“裝模做樣”的可降解塑料?
詳情
目前全球塑料年產量已經接近四億噸,大量的廢舊塑料對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致使公眾對塑料產品,特別是一次性塑料包裝的質疑,批評日趨嚴厲。因此,廢舊塑料的問題不解決,塑料產業就沒有辦法繼續發展。
全世界都在尋求妥善解決辦法。中國再生塑料的發展也從以獲取低成本原料為核心走向以環境為核心。鄭塏認為:降解塑料近期內不可能替代傳統塑料。“舉個例子,如果用PLA制作一次性塑料制品,僅包裝一項就要湖南省大小的耕地來滿足原料供應,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生產這些糧食的過程中,過量使用水、化肥和殺蟲劑,又可能造成更嚴重的環境污染。而可降解塑料最致命的弱點是成本高,難加工,一旦使用會大幅度增加消費者負擔。”
因此,要想根本解決塑料垃圾的危害,需要另外想辦法。即便是推廣使用了可降解的一次性材料,那背后其實都是背負了沉重的資源代價。未來的企業,無論是原料生產還是制造過程,都需要將材料性能,產品設計,制品加工等,全部融合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中。這一轉變,需要先進的科技與創新支撐;從微觀分子層面開始,在所有范圍內灌輸綠色思維和系統設計。
聯合國環境署指出,可堆肥塑料包裝不是一攬子解決方案,而是針對少數特定品
聯合國環境署指出,可堆肥塑料包裝不是一攬子解決方案,而是針對少數特定品,新的降解材料技術已經層出不窮,百花齊放才是春。
吳軍老師在《智能時代》那本書里說,由于新技術的發展,未來只有2%的人能夠不被淘汰。
這話有點費解,按說一項新技術的發明應該造福全人類啊?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如果人工智能的自動翻譯技術成熟了會發生什么,在中國就是學英語沒必要了,普通人不會再去學英語,而大部分精英可以用自動翻譯技術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英語信息,和普通人的距離進一步拉開。
但更重要的是還有一小部分精英繼續學英語,可以和英語世界的人做深度交流,建立人際關系的信任。
而大部分依賴翻譯技術的人,他的人際交流能力退化,就跨越不了這道鴻溝了,你看精英內部的人也分化了。
任何一項技術都會把人類分成這三類:不會用它的人;會用但是依賴它的人;以及超越它的人,他們之間的距離會越拉越大。
世界上沒有100%完美的產品,既然我們發明出了ECO厭氧降解技術,就要一定搞出來一個所以然,一項技術的利與弊也是同時存在的,既然我們不能改變它,不妨試著去接納它,新的塑料降解技術發明出來勢必會引起舊的工藝技術抵觸抵毀反對,潛行修煉,排除萬難,厚積薄發,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