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模做樣”的可降解塑料?
詳情
琳瑯滿目的瓶裝飲料,精致、多樣的外賣餐盒,廉價好用的塑料食品袋……在人們越來越快節奏的生活中,塑料制品憑借著出眾的便攜能力,大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人們似乎正在為這種便利付出代價。
1. **飲食攝入**:微塑料可以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例如,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可能會吞食微塑料,然后被稍大一些的魚類吃掉,最終進入人體。此外,食鹽等食物中也含有微塑料。
研究發現,15個品牌的3種食用鹽樣品中均含有多種類的微塑料。
2. **皮膚接觸**:微塑料也可能通過皮膚接觸進入人體。例如,我們在使用含有微塑料的化妝品或者個人護理產品時,微塑料就有可能通過皮膚進入人體。
3. **空氣吸入**:微塑料也可以通過空氣吸入的方式進入人體。例如,空氣中的顆粒PM2.5,來自柴油尾氣的顆粒,以及汽車輪胎剎車摩擦產生的顆粒,都能夠穿過細胞膜,引發氧化應激和炎癥,并與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或肺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4. **飲用水的攝入**:微塑料可以通過飲用含有微塑料的水進入人體。例如,一項研究發現,每瓶1升裝的瓶裝水中,約含有24萬個納米和微塑料顆粒,這可能對飲用者造成嚴重的健康風險 。
以上就是人體可能攝入微塑料的幾種途徑。為了減少微塑料的攝入,我們可以盡量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妥善處理塑料垃圾,做好垃圾分類,不隨意丟棄。同時,盡量選擇棉質衣物以及購物袋;日常出行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使用一些含有微珠的日常洗護用品,選擇一些含有天然去角質成分的產品,比如燕麥片或鹽 。
微塑料如何進入人體
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人類的食物可能會累積多種元素或毒素。微塑料被水生生物攝取從而進入食物鏈、最后進入人體,可能是人類攝入微塑料的主要途徑之一。比如扇貝等低營養級水生生物,由于在攝食過程中只能判斷顆粒物的大小,可能會攝入微塑料。此外,食鹽等食物中也含有微塑料。2015年,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的研究人員收集了15個品牌的3種食用鹽,發現樣品中均含有種類豐富的微塑料。
另外,微塑料還可以通過水環境進入人體。曾有研究者對中國多個城市的自來水樣品進行檢測,發現各樣本均存在呈碎片狀、纖維狀和球形等不同形狀的微塑料。作為人體代謝的基礎物質和必要環境,一旦在飲用水中存在微塑料,人類暴漏與微塑料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人類在呼吸、接觸物品的同時就可能接觸微塑料。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李明菊等人曾在文章中指出,一個輕度活動的男性每日可吸入微塑料顆粒接近300個。在肺癌患者的癌組織和鄰近的肺組織標本中,通過病理檢查也可見到纖維素和塑料微纖維。另外,人類在接觸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時也可能沾染微塑料。2017年,我國學者進行的市場調查發現,7.1%潔面和2.2%的塑料外包裝沐浴產品含有微塑料,比如牙膏、磨砂膏和防曬霜等。
長期以來,塑料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惰性物質。人們認為,微塑料在進入人體后,會經過胃腸道、膽道被排泄出體外。然而,有動物研究表明,小于10μm的微塑料可以穿過細胞膜進入循環系統,并到達其他組織。其實,微塑料確實可能通過循環系統到達全身各個器官。此前已有研究證實,人類胎盤對50、80和240納米的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微塑料具有滲透性。
盡管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確認微塑料對人類的毒性,但塑料制品在生產過程中有時會被摻入各種有毒添加劑來提升性能。同時,微塑料的疏水性和高表面積使其能夠吸附積累持久性污染物,形成毒性集合體。隨著微塑料進入人體發生釋放,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者對動物進行微塑料暴露實驗,證明了微塑料可能造成炎癥和細胞損傷等。研究人員擔心,長期暴露于微塑料中會對人體細胞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