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模做樣”的可降解塑料?
詳情
剛剛貢獻禁塑限塑正確站位,就看到了生態塑料新提法。說起新,這不是通常以材料或功能特性命名的業內傳統,而是針對傳統塑料不可降解的生態短板,對癥下藥,直接補生態短板。注意,他們在實現生態導向、低碳循環的同時,強調自然環境按需降解。在把方向、接地氣、聚民聲上奪得先機,占了上風。但是,這只是良好開端,真要改變可降解、可替代的無作為現狀,還必須“過五關、斬六將”才能知后事如何?也就是說當今生態塑料關云長,只有過硬核技術關 、用戶鑒定關、成本價格關、技術標準關、政府支持關這五關,斬首盲從抄外將,杜絕實踐將,忽略價格將,一手遮天將,盲目決策將,忘記生態將這六將,才能真成事,否則,也只是一廂情愿空歡喜。
硬核技術不是一種兩種,至少要百類百家,做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因為生態塑料覆蓋低碳循環、無機共混、生物降解、傳統變革等類別,各類別都應有多種創新技術,各類別技術更需相互借鑒、相互支撐才能有生態塑料低碳新行業振興。
用戶鑒定不是檢測認證,而是廣大用戶滿足使用要求、減少購物投入的實際感受。沒有常使用者、垃圾分類者、回收利用者的真實評價,不聽人民大眾的聲音,不足以掛名生態,因為生態就要先為民,再利民,最后惠民。
成本價格是惠民的命脈,靠進口原材料,靠高價原材料都不可能低成本。價格,是技術和產品評價的硬指標,凡沒有經濟效益的高新技術,就一定或是用錯了地方,或是還不能冠名高新技術,不能強行提供給社會,只能繼續磨煉真功夫。
技術標準既是產業發展的方向,又是服務質量的監管依據。必須真起作用。強制與推薦,國標、行標、團標、企標必須定位準確,各司其職。生態塑料只有從全生命周期評價導則、指南、規范出手,建立新標準體系,才有可能讓技術標準真正在生態導向中發揮作用。
政府支持是最后一關,也是最重要一關,是前幾關通過后的收官之作。現在,因為政府有禁塑限塑令,行政手段讓推薦性標準有了強制作用,各類別標準喪失了應有的價值和創新動力。所以政府決策決定全局,能過這一關,才是生態塑料前景的命門。
過五關說完了,還有更難的斬六將。若將在名處,或一眼就看清,不是難事,難在不同觀點、不同利益者往往不在明處,若在對對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之時,就被對手斬于馬下,也不足為奇。
盲從抄外將,可能本意想學習國外先進經驗,順便做點學問,便將分析方法標準大批引進,一旦被推至實際應用,弱點立顯,最后到歐盟自己覺悟到堆肥塑料脫離實際,決定革新。所謂盲從,人家的標準并未導向全國性行動,仍在驗證提升過程中,好轉舵,我們則難多了。
杜絕實踐將,最為誤事。本來市場監管必須要有快速測定方法,沒有堆肥處置條件需要更新技術路線,問世產品需要全面評價效果、效益,都是實踐中已提出的問題,聽之任之者就是杜絕實踐,不在實踐過程中修正完善,忘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1標準,這樣的嚴重落伍者當然無留存之地。
忽略價格將,則只能扣上不顧百姓死活的大帽。因為人民幣對國家和人民的意義不可能不懂,考驗的就是內心有無人民。總書記教導我們的金山銀山論,是生態技術要產生綜合效益,特別是人民幣,讓人民享受生態福祉,國家增長綠色國力。一個普世產品上承國家下啟民,價格是關鍵要素。
一手遮天將,屬最hao識別者。因為此種人為數不多,或因利益排斥同行,或因得勢壓制創新,或因團伙排斥異己,或因私利獨斷專行。其行為必然欺上瞞下,其言談必然回避真理,其結果必然眾叛親離。只需敬而遠之,惹不起,躲得起,自有天報應。
盲目決策將,上至政府,下至企業,都存在失誤者。最為期盼的是最原始發力的政府決策者發力。禁限塑令一年之后,有人民日報評論員的提醒,更重要的是“十四五”塑料治理規劃,突出循環再生,重申全鏈條治污、多種降解產品研發,對最初的禁限塑令予以完善和糾偏。馬上到禁限塑令兩周年了,該怎樣決斷?
忘記生態將,最不應該。因為全國上下都在講生態,一件涉及全國上下的大事,不講生態導向,不鼓勵生態創新,不支持生態新產業,不落實生態效益,只以材料生產當家。更嚴重的是,即使僅涉及材料生產,也不做技術經濟論證,就敢全國推廣擔當替代大任,這種產業決策是很少見的。
以上五關六將,僅是一種通俗比喻,現實會更多為多變和多樣。提醒有志于打造生態塑料新產業的創新同志們,一步一個腳印,打好“過五關斬六將”的每一仗,積小勝成大勝,為生態目標添磚加瓦。人心齊,則泰山移,預祝成功,實現后來居上。
上一個:從禁塑談全部國人應該有的正確思考
下一個:禁塑限塑浪潮中的“一次性”